懂球帝首页>动态> 懂球号> 中国足球的短板,无法适应的快节奏

中国足球的短板,无法适应的快节奏

懂球号作者: 鲁能青训 2020-08-04 17:46

如果评选2006德国世界杯乃至整个世界杯历程中最让人动容的画面,恐怕齐达内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镜头必然榜上有名,势在夺冠的法国队一路跌跌撞撞挺入决赛,却也因齐达内怒不可遏头顶马特拉齐招致红牌带来了转折,即便是作为队内核心齐达内打入了包括两粒点球的三个进球,还不是队内进球最多(亨利),甚至说齐达内整个生涯的进球数:俱乐部出场506次打入95球,国家队出场108次打入31球,进球数据则看起来不那么华丽甚至平平无奇,而在场下姿态上,齐达内给人的印象也都是朴素无华的低调路线,但无论何时何地定义齐达内都是伟大,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齐达内在任何一支球队都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所在,凭借着顶级甚至没有瑕疵的技术掌握着球场走势的节奏,在中场的每一脚球处理,每一次长传短传,齐达内的选择都是直切要害,绝不拖泥带水,即便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也总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就像是02欧冠决赛决定胜负的那脚“天外飞仙”。

作为战术核心,齐达内在比赛中通常要掌管一切,策动进攻还是组织防守,全面压迫还是稍占下风,都需要齐达内领导队伍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使球队步入一个赢球的节奏,无论是齐达内还是哈白布,拥有着主导球权的他们,利用传球选择和出球快慢,带动全队的节奏,改变全队的进攻速度来达到打乱敌方节奏的目的,而这也正是当下足球日渐快节奏化的需要。正如足协主席陈戌源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的,一个强队的基本特征是高节奏,但在青少年球员方面是落后的,因为个人能力无法支撑快节奏战术的实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字号频频打长传冲吊的原因。

所谓高节奏也绝不是一个“速度快”就能够实现,就像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足球与美团争议,足球运动员跑不过清华北大学生,姑且不论跑过与否,但足球比赛并非直来直去的田径项目,团队的有效配合,战术的执行程度,更需要你时刻保持警醒,随时做出最佳选择而不是无脑向前冲。中超联赛被诟病节奏慢由来已久,即便是拥有水平如何高的外援明星球员,但在一个注重团队环环相扣的队伍中,一两个人难以提高整体节奏,就像是中超新赛季经历两连败的广州富力,无论扎哈维拥有何等高超射术,但前场独木难支,甚至不能接到恰到好处的传球,就难有节奏可言。

如何进入快节奏?首先体能与基本功都是最基础的素养,一场90分钟的比赛通常球员会有着过万米的跑动距离,这甚至要求球员即便是在体能消耗殆尽的后半段仍然保持必要的速度与冲击力,它对应的快节奏要求不仅仅是快,更是持续的快。而基本功的话,不仅是球员成为职业的基本要求,在快节奏的比赛中,更不会给你过多时间处理球,无论是短则两三秒的接球传球,还是极有限空间里的有效处理,都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开句玩笑的说“停球五米远”如何实现快节奏?在鲁能青训等一些青少年训练中,又或是一些抢圈等训练形式中,不难发现教练开始注重规定几脚出球,寻求在青少年阶段便开始个人技术的精进。

再有便是战术素养的培育,在转瞬即逝的场上机会中,你一旦有片刻犹豫甚至是停下球观察,十之八九浪费绝佳机会,这也正是青少年训练中提倡抬头带球,一边带球一边观察考验的是个人的能力,而在一些球处理问题上,足球的战术素养和比赛经验也会让你甚至不用观察便知道队友往哪里跑,继而将球提前送入合理位置,打造几套适用的战术,了解队友的跑位习惯同样重要。

足球是11个人团结在一起的争胜的运动,于是即便是前场放一个尤塞恩博尔特必定无法改变局势,打造快节奏需要个人能力的支持,个人实现快节奏的基础上通过队内核心串联实现整体快节奏化,而实际上快节奏是现在乃至当下的追求,但必要的节奏变化,有时候快慢节奏的变化在实际比赛场景中都大有裨益,总而言之国内球员无法适应快节奏比赛,或许还是个人技术与战术思维达不到必要高度,这需要青少年球员尽快适应快节奏。

懂球号作者: 鲁能青训

不代表懂球帝观点

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懂球帝”

热门评论(6)

2020-08-04 18:49:34

74

看了看英乙的集锦,虽然球风糙,但对抗和比赛节奏甩中超一大截,球员在场上都很有信心敢做动作,面对机会也是毫不犹豫就是起脚瞎蒙也是很有力量和威胁

查看回复(17)

2020-08-04 18:26:48

24

力量,速度,耐力,球商,触球等等都差一截,自然就跟不上节奏了

2020-08-04 17:53:54

22

楼主怕是没有看过九几年的甲A联赛,那才叫慢

查看回复(4)

2020-08-04 20:30:21

17

其实就是传接球基本功,以及传跑卡位等等不合格。

2020-08-04 18:08:34

14

比赛太少

查看回复(4)

2020-08-04 19:16:23

14

高考足球加多点分,几年后中国足球人才辈出!

查看回复(8)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