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帝首页>动态> 懂球号>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什么那么难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什么那么难

懂球号作者: 佳哥 2020-04-05 19:40

最近一波三折大戏不断的天海准入事件凸显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举步维艰。新赛季,一支中超,三支中甲和无数支中乙俱乐部都面临解散和消失,中国足协为准入和递补的事情操碎了心,所谓的联赛扩军计划更是变为一纸笑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生存如此艰难呢?

职业足球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生意和大型商业秀,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也越来越像一个企业。但和纯粹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不同(某些为人民服务的所谓互联网企业除外),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更像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球队的目标是争夺锦标和成绩,为了成绩就要在球员和教练方面进行投资,有了成绩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比赛奖金和转播权分成,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球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增加比赛日收入和商业收入。比赛日收入(球票及接待服务销售)、转播收入(国内联赛、杯赛以及洲际赛事)和商业收入(赞助商、周边产品、球场旅游参观及其他商业行为所获取的收入)已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公认的三大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人力成本则成为俱乐部最大的支出项。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一下国内外俱乐部的经营情况来具体分析中国的俱乐部难在哪?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主动公布自己经营情况的很少,目前国内的霸主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由于在新三板上市因而定期公布财报,以下是其2018年的年报数据:   

 1. 营业收入约6.03亿人民币,营业成本约为24.3亿,营业利润约为-18.04亿

 2. 收入方面:广告收入约为4.63亿元,占总收入的76.77%;比赛出场费和奖金收入约为0.77亿元,占总收入的12.8%;门票收入约为0.41亿元,占总收入的6.84%;其他收入约0.22亿(主要是商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3.59%;其中来自母公司恒大集团的收入就达到了3.58亿(母公司广告赞助变相输血),占总收入的59.27%;而来自中超公司的收入有0.73亿(中超奖金,转播权和赞助商分红),占总收入的12.11%;另有约0.3亿元的政府补贴收入

3.成本方面:员工薪酬支出达到约14.7亿,占到了总成本的60%;折旧与摊销约6.7亿(球员转会费按合同年限摊销),占总成本的27%(总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87%);场地租赁和安保费约2亿,占总成本的8%;另有差旅成本约4500万,商品成本约1600万

总结:恒大王朝和冠军拿什么换来的?一个字:钱!如果只算经济账,投资足球是个极其不合算的生意,为了拿冠军一年投入20个亿的球员人力成本,换回的所有收入只有6个亿,其中还有一半多的收入是集团自己左手换右手,净亏损接近18个亿(这还只是一年哦)。门票收入和场租安保费相抵还亏了1.6亿,商品销售的毛利只有区区600万,都是赔本赚吆喝。

而另一家中超豪门上海上港俱乐部作为上市公司上港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数据也出现在了集团年报中,只不过不如恒大俱乐部的详细。我们只能看出其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3.3776亿,营业利润为-2700.56万,净利润为184.15万人民币。营业利润为亏损,净利润却变成盈利的原因是有一笔3000万人民币的上海市体育局的中超夺冠奖金。上港俱乐部一年的营业成本也超过了23.5亿,基本和恒大相当,但其营业收入却是恒大的将近四倍,上港集团老总因俱乐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而调任足协主席,不过这个数据你相信吗?上港俱乐部三亿欧元的年营收水平可以排到所有欧洲俱乐部的第16位,AC米兰去年的年营收也只有2亿欧元。

我们再来看一下欧洲豪门俱乐部的营收情况,在德勤发布的《2020德勤足球财富榜》中,排名第一的巴萨以破纪录的8.4亿欧元的营收排名第一,其中商业收入占比46%,转播权收入占比35%,比赛日收入占比16%。

排名第二的皇马总收入7.57亿欧元,其中商业收入占比47%,转播权收入占比34%,比赛日收入占比14%。

排名第三的曼联总收入7.12亿欧元,其中商业收入占比45%,转播权收入占比38%,比赛日收入占比17%。欧洲豪门的花钱能力和他们的吸金能力也是成正比的。

我们从上市公司曼联的2019年报来一探究竟:

1.营业收入约6.3亿英镑,营业成本约5.8亿英镑,营业利润约5000万英镑

2.营业收入中商业收入约2.7亿英镑,占比约43%,其中赞助费收入约1.7亿英镑,商品销售和特许收入约1亿英镑;转播权收入约2.4亿英镑,比赛日收入约1.1亿英镑,占比约17%,全赛季一共26个主场比赛平均每场比赛带来的比赛日收入为420万英镑(曼联一个主场的比赛日收入等于恒大一年的门票收入),总观众人数190万,平均每场7.3万人,平均上座率99%,同时每年有约32万人次参观了老特拉福德球场和曼联博物馆

3.营业成本中直接人力成本约3.3亿英镑,占比约57%,人力摊销成本约1.3亿英镑,占比约22%(总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80%);其他运营成本约1.1亿英镑,占比约19%;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和外国的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状况差距如此之大呢?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1.整体足球水平和影响力的差距:欧洲俱乐部足球赛事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比赛,球队的影响力和收入来源来自于全世界,同时欧战和国内比赛都能贡献很高的收入;而中国俱乐部的主要营收都来自于国内,无论是亚冠参赛收入还是中超的海外转播版权收入占比都很小

2.职业体育氛围和商业开发程度的差距:中国目前职业体育的商业开发程度还很低,俱乐部的营收主要还是依靠广告赞助收入,转播权、商品销售和比赛日收入的开发举步维艰(想想每年你会花多少钱付费看中超比赛,买球队正版商品和去现场看球)

3.足球文化和消费意识方面的差距:中国的球迷对付费转播、正版俱乐部商品的接受度还比较低,直接影响俱乐部的转播权收入、装备赞助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乐视体育是怎么黄的,耐克为什么这么抠);同时由于中国的俱乐部都不拥有自己的球场,导致比赛日收入的开发也很困难(俱乐部连在球场里开商品专卖店和卖饮料的机会都没有)

4.俱乐部和球迷之间的归属感问题:国外足球俱乐部起源于当地的足球社团组织,后来逐渐发展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历史悠久且和当地社区的融合度比较高。很多球迷都是俱乐部的长期会员甚至股东,球迷对俱乐部事务有一定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参见西甲的会员制俱乐部和德甲的50+1制度),对俱乐部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很高。不论俱乐部的成绩如何,依托于球迷的比赛日和商品销售收入是有一定保证的。而中国的职业俱乐部是由专业队直接被企业收购转化而来,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且和球迷之间的沟通明显不够,因此不具备相应的社区和球迷基础;球迷对自己球队的忠诚度更多的取决于本土意识和球队成绩,且不能参与球队事务决策,对球队的主人翁意识也就相对较弱,再加上消费意识和足球文化的缺失,除了球票之外球迷对俱乐部收入的贡献也就极其微小了。

综上所述,在中国搞职业足球靠自身的投资回报根本无法养活一支球队,需要母公司的持续输血,明显不是一个商业和体育行为,更像是企业的广告行为和商业投机行为。因此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很明显的受到政府政策和母公司业务方向的影响,一旦外部环境稍有变化就很容易夭折,在中国职业联赛早期也不乏孟母三迁和球队不停转让的例子。近几年随着职业联赛的火爆,职业足球的投入标准水涨船高,大牌外援和外教越来越多,本土球员由于人才数量的匮乏供需不平衡导致薪金猛涨,但高投入依然无法换来高回报,持续的高亏损必然会将越来越多的中小玩家拒之门外。而禁止异地转让和足协准入门槛的严格一方面规范了俱乐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让很多企业对投资足球望而生畏,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导致了在今年冬天无数俱乐部的爆雷和消失。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中国足球一样太难了。

懂球号作者: 佳哥

不代表懂球帝观点

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懂球帝”

热门评论(1)

2020-04-05 20:09:30

36

一年一年的亚冠和中超,其实没有任何进步和提高,亚洲足球和欧洲足球差距就摆在那里,多年前还是学生时老师总是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然后再不按规律,结果就很自然了,中国足球和身边的强手之间同样的差距。再说大一点,科学技术可能慢慢追上来了,但是丢了文化,丢了价值观,有时候为了行动,丢了头脑。共勉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