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添加
懂球帝客服
扫描下载
懂球帝客户端

懂球帝首页>动态> 懂球号> 中超改跨年制,融入世界还是盲目跟风?

中超改跨年制,融入世界还是盲目跟风?

懂球号作者: 橘猫看球 2025-11-25 12:00

上个月日职联(J联赛)官方宣布首个跨年制赛季将于2026年8月8日开战,2027年6月6日收官,近日美职联也投票通过切换至跨年制的提议,再度引发关于中国职业足坛该不该跟进跨年制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以西亚势力为主导的亚足联已将世预赛、亚冠联赛调至与跨年赛制同频,随着东亚最大的职业足球市场日本转向跨年制,亚足联范围内仍采用自然年赛制的“主流”联赛越来越少,仅剩中超、K联赛、乌兹别克斯坦超级联赛等少数派。

又一个不跨年的中超赛季在上周末落幕,改还是不改,现在是个值得讨论的重要课题。

J联赛跨年制赛程示意

与世界接轨

1、竞技同频

众所周知,欧洲是当今世界足坛的中心,主流联赛均为跨年制。亚洲足球寻求接轨无可厚非,更不用说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本就气候炎热,改制顺理成章。

国际赛事向跨年制靠拢已是既成事实,与之接轨的第一个好处便是有利于国家队和俱乐部对外交流时提高竞技表现,或者,至少在状态上与对手保持同频。

这一点在刚过去的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得到了体现。国足在18强赛的三场胜利中有两场都发生在去年下半年,主场对阵沙特和日本的比赛虽然告负,表现却不乏亮点;而在2025上半年最关键的最后四轮里却状态低迷,早早断送了出线希望。

这种表现反差或许就来自于球员竞技状态的差异——去年下半年国足球员经历半个赛季的联赛洗礼后,身体早就适应了高强度节奏,对手却恰好处在联赛刚开始后的竞技状态爬坡期,来到今年上半年后情况发生对调。

国足去年下半年一度状态飘红

有趣的是,在俱乐部赛事层面呈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代表中超出战25/26赛季亚冠精英联赛的海港、申花、蓉城四轮战罢后“霸占”了积分榜的倒数前三名,国安在亚冠二级联赛的表现也未达预期,这是何故?

实际上,去年的泰山、今年的蓉城能在亚冠精英赛资格赛中打败泰国球队过关,实力因素外,多少也占了对手季初状态较差的便宜。

真正导致中超球队外战拉胯的原因是联赛形势逼迫下的“战略性放弃”——海港、申花、蓉城、国安四支争冠队不得不在外战时选择轮换,保存体力以应对争冠大战。相比之下,泰山能在24/25赛季亚冠精英赛上保持更好的外战投入度,恰恰也是因为其不必面对争冠压力。

此外,亚冠精英赛第6、7轮分别安排在12月和2月上旬,对应普通中超球队11月末至2月中的冬歇期,意味着亚冠精英赛球队的休整时间被压缩了近一个月。去年的泰山、今年的申花遭遇凶猛的伤病潮,很可能与此有关。

中超球队亚冠表现低迷

当然,关于赛事节奏差异带来的影响也需要辩证分析。国家队层面,国足固然在世预赛最后几轮状态不如对手,可也享受了前几轮的“红利”。

俱乐部层面,赛制同步能否刺激争冠球队的外战意愿,也要画个问号——赛季初的三分和赛季末的三分都是三分,觉得在赛季初联赛可以松口气的想法像个心理学陷阱。更何况,若该逻辑真成立,当下J、K联赛球队以轮换阵容出战,我们尚且难以主力胜之,全力出战后,中超球队的胜算怕是更为渺茫…

 2、球员交流

融入世界的潮流的另一大益处,在于球员转会交易。

试想一位本土新星腾空出世,受到欧洲球探的关注,夏窗有机会实现留洋,但他却想为母队拿次冠军再走,母队也不情愿在争冠大有希望的情况下送走队内核心。到了冬窗母队终于可以放人,感兴趣的欧洲球队却因预算不足,无法提供像夏窗时那么丰厚的报价。

即便最后转会成行,疲惫的身体状态、匮乏的适应时间等因素都不利于球员在冬窗融入新球队。纵使换是夏窗留洋,适应和休息时间仍旧不足,同样会影响融入节奏。

国足新星王钰栋留洋与否备受瞩目

反之亦然,每年夏天主流联赛都会有众多球员恢复“自由身”,只有个别有中期调整计划的中超球队可以蹭上这波“零元购”,而新援到来后也要拖着疲惫的身体重新适应比赛节奏;到了冬窗,大范围重组阵容的中超球队又不得不花转会费从主流联赛挖人。

无论是站在推动本土球员留洋的角度,还是为了俱乐部财政的良性发展,与世界接轨的益处反而可能比竞技层面更加直接。

考虑到日本球员大面积旅欧并收获普遍认可的现状,这可能也是目标“脱亚入欧”的日本足球之所以热衷于跨年制的重要因素。

日本优秀球员留洋早已是常态

气候之辩

融入世界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为争取跨年制得到俱乐部支持,J联盟历经多年的游说与谈判。

从北海道到关西的近畿地方都被属日本的传统雪区,除了不得不安排长达两个多月、严重破坏球员状态连续性的超长冬歇期外,J联盟还筹集了50亿日元(合2.3亿人民币)的降雪地区设施整备补助金,能否满足雪区俱乐部升级基础设施的需求仍存疑问。

雪区俱乐部要解决的不只是球场取暖设施和草皮维护,还有日常训练、球迷通勤中的诸多不便。就在10月底,J联赛“副班长”新潟天鹅因季节性熊患而被迫取消至赛季末的公开训练,若换到跨年赛季里,此类事件对球队备战和票务的负面影响将成倍放大。

时至今日,新潟天鹅等少数雪区俱乐部仍坚持反对跨年制,这种声音虽不占主流,却真实存在着,成了日本足球“脱亚入欧”的牺牲品。

“为了日本足球的发展,多少俱乐部会被舍弃?”

目前中超、中甲联赛都只有30轮比赛,比J联赛少了8轮,对标日本跨年赛季的时间表并不困难。若去掉每个国际比赛日前为国足预留的1-2周集训时间,可在一周一赛的基础上保证各2个多月的夏休期和冬歇期。

针对超长冬歇把联赛分割成两段的问题,一种解决方式是在冬歇期设置迷你锦标赛,以赛会制的形式在气候温暖的城市举办,既可以解决极寒地区球队的冬训问题,也可以起到增加比赛数量锻炼球员的目的,缺点是费钱。

也可考虑效仿阿根廷,将联赛分割成秋季和春季两个独立阶段,从两个阶段的冠军中决出赛季冠军,缺点是联赛与杯赛相结合的形式削弱了联赛冠军的说服力,两个阶段也因主客对决不均而存在不公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从赛制安排上看,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超2025概念赛历图

然而,和J联赛一样,安排好赛程并不意味着解决了寒冷地区俱乐部的所有问题。

在当下的三级职业联赛中“东三省”的球队共6支,占比11%,其中包括大连、沈阳、延边等足球重镇。以其中纬度最低的大连为例,12月平均气温已至零下,2月也在零度上下,显然不适合举行足球比赛。

实际上,不光是东北球队,整个华北地区也都会面临低温问题。以主场纬度相对较低、场地质量相对较高的山东泰山为例,每年到10月底后草皮状况便急转直下,更不用提日常训练的场地状况了。

然而到了夏天又是另一番景象,随着中国职业足球分布重心的逐步南移,夏季极端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看球的难受,踢球的更难受,比赛质量偏低,不但观赏性不佳,慢节奏比赛对球员的锻炼效果也极差

要怪只能怪中国地理跨度过大,南北方各有自身诉求,难怪会有不少人呼吁中国职业联赛应当分区域举办。

在俱乐部基础设施短期内无法跨越式提升、全国一盘棋现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两头各有解决方式:针对冬季低温,可做日间比赛、极寒地区连续客场等常规安排,但日常训练和观众体验问题客观存在;针对夏季高温,晚间比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带来的炎热,更需要做的是延长夏休,避开南方极端高温时段。

我们的联赛需要什么?

目前当下社会各界在讨论跨年制的理由时,更多集中于国家队和亚冠的对外衔接,对联赛本身需求的讨论偏少。中国职业联赛自成立以来便是“为国足培养人才”重于产业发展功能,“联赛为本”从来只停留在嘴上,这正是中国足球多年来止步不前的根源。

当日本男足长年排名世界前二十,在“脱亚入欧”的进程中进入下一里程碑的同时,中国足球仍旧停留在完善联赛基础建设、争取扩大球迷受众的初级阶段,无论国家队、亚冠还是球员留洋,对联赛整体来说只是辅助决策的考量因素,而不应该是核心动机

国安财政困境折射职业足球根基之脆弱

譬如上文中提到冬季北方低温的问题,草皮尚能用钱解决,但观众体验感的下滑却难以弥补。以往联赛的首尾几轮,整个泛北方地区的比赛都只能安排在气候相对温暖的下午,但这并不符合国人的生活习惯——小孩白天要补课、上兴趣班,大人要照顾小孩甚至加班,导致日间上座情况不如晚间。

相反,通常认为夏季不适合比赛的时段上座却并没有预想中差。一方面,暑假利于学生党出游,进而带动了家长的出勤;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便有夏季夜间纳凉的习惯,这个时间不在球场里,也是在广场上。换言之,如此符合国人生活习惯。

统计本赛季中超前29轮数据,暑假期间场均上座人数不但没有因为“体验差”而被拉低,反而远高于整个赛季的平均水平,中超历史上迄今单轮现场观众总人数前五的纪录里有三轮发生在今年暑期。而本赛季上座情况最好的第10轮发生在五一假期,足见假期对于中国球市的带动作用。

这一点也在今年现象级的业余赛事“苏超”身上得到了印证,自5月开始后,“苏超”大段赛程处于7、8月份,却丝毫未受到过高温影响,上座节节攀升。或许就像欧洲人夏天习惯阳光沙滩、冬天出来观赛一般,中国人反而是夏天喜欢出来喝酒撸串、冬天躲在屋里吃火锅搓麻将。

本来中超夏季照常进行,相当于跟欧洲联赛错峰,可以填补球迷的观赛空档,倘若完全放弃暑期市场,怕不是给日益兴盛的地域性业余赛事做嫁衣?这点值得决策者充分权衡。更要紧的恐怕是去掉那些恼人的周中比赛,把联赛还给周末、假期。

除此之外,足球金字塔的底部构建也必须引起重视,日本JFL(第四级别)已宣布与J联赛同步跟进跨年制,中国的半职业及相关业余赛事是否具备跨年制条件,也需要认真调研。相比之下,俱乐部股东按自然年制定预算等实操问题都是细枝末节了。

“苏超”之火爆不亚于职业联赛

 

结语

关于中国足球是否该转向跨年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缺乏进行全面调研的充分资源,在此也只是抛砖引玉。最重要的莫过于充分论证的过程本身,实际上是对于中国足球发展现状的一次全面梳理,正如J联盟这些年里所做的一样——尽量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本着科学研判和互惠互利的原则按计划推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

只要过程执行到位,无论今日是决心改为跨年制,或是制定一个远期计划,还是认为其不符合国情暂不考虑,都可令人接受。

倘若真能做到这些,中国足球又何至于此?

END

作者橘猫,CFA/CICPA,曾就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际足球管理公司,现于上市公司从事投资风控管理工作,运营公众号、播客「橘猫看球」

懂球号作者: 橘猫看球

不代表懂球帝观点

严禁商业机构或公司转载,违者必究;球迷转载请注明来源“懂球帝”

热门评论(16)

2025-11-25 12:05:30

342

反对跨年制,我在济南冬天个球都快冻死了,再说我国和欧洲气候不一样根本不适合

查看回复(143)

2025-11-25 12:03:25

248

该融入的地方不融,不该融的地方想融

查看回复(17)

2025-11-25 12:02:41

193

盲目跟风,中国有过年情节,当年事当年了,千万别留到年后去

查看回复(46)

2025-11-25 12:12:28

167

中国足球问题很多,跨不跨年排不进前十。

延边11月初已经在下雪,而今年第一个主场已经到了4月中上旬,硬要跨年,只会出现冬歇期3个月起步,比夏歇期更长的情况,请问这种情况冬天和夏天哪个更适合赛季结尾呢?

中超才30轮,本来就比日韩少了8轮,今年的赛程紧张完全是因为5个国家队比赛日前都提前一周结束联赛开始集训,如果这5个比赛日留给联赛是完全充裕的。

再说亚冠,你现在联赛争冠期,踢的是亚冠小组赛,还有一定容错空间,真要联赛争冠跟亚冠淘汰赛同步,那不是更有理由躺的彻底了?说白了,菜才是原罪

查看回复(22)

2025-11-25 12:08:34

88

看完了,写得不错。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融入世界主流发展肯定更好,自娱自乐肯定不行

查看回复(4)

2025-11-25 12:08:41

82

这不叫盲目跟风 连亚冠都改了 咱们总不能一直唱反调吧

查看回复(33)

2025-11-25 12:23:49

51

那些支持跨年的,都不用提哈尔滨,12月末去长春呆一天,立马就改变想法🤣

查看回复(30)

2025-11-25 12:07:56

38

如果国内联赛实行跨年制,那完全可以参考俄罗斯联赛模式,搞个超长间歇期。反正冬天时大家都要回老家过年的。

查看回复(3)

2025-11-25 12:20:30

38

水平不提升,这种接轨毫无意义

查看回复(2)

2025-11-25 12:03:39

36

那肯定要有休赛期吧,不然北方得冻死

查看回复(25)

2025-11-25 12:12:34

32

为啥都在纠结跨年,人家日本跨年有困难是因为比赛多,中超就那么 30 轮,正常 8 月中旬到 11 月中旬,2 月下旬到 5 月底就可以了。

前提就是国家队不提前集训,正常国际比赛日之前集结。

查看回复(8)

2025-11-25 12:15:10

18

直接分南区北区就行了,北区冬歇期长一点,南区短一点,北区开赛早一点,南区晚一点,然后到五月末直接南区北区前四打季后赛

查看回复(6)

2025-11-25 13:03:34

16

8月底开,11月底冬歇;3月初开6月底结束。差不多7个月踢30轮,这个时间安排基本尽可能的把冬天最冷的时候避开了。同时与国际接轨,转会也方便,亚冠也能有状态,很合理

查看回复(12)

2025-11-25 12:46:46

15

不管是否跨年,7月都该设置3-4周的间歇期,除了世界杯和世俱杯,我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在7月酷暑开展联赛的国家。

跨年赛制的好处是与亚冠和欧洲赛程接轨

不跨年也可以接受,但9-11月的亚冠开打期正是中超冲刺期,是很难兼顾的

不管是否跨年,12-2月中旬或2月底间歇2.5-3个月,7月再间歇3-4周,都是更合理的做法。

3-6月,8-11月中旬,完全可以完成30轮中超

事实上,2026的赛历只要把11.8号结束中超推后10天,那么就能在7月安排一个夏休,但很遗憾,酷暑我们的球员还要持续消耗

查看回复(4)

2025-11-25 14:33:51

10

疯了吗跨年…就这一点薄雪,中甲,我们都打了南京6:1,南方球队真能适应吗?中超财政一般的球队哪来的钱维护球场

查看回复(2)

2025-11-25 12:06:13

6

跨不跨年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先要把足球产业做大,产业大了各种区域问题才好解决

查看回复(6)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