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1月,队报就有先见之明地撰文——奥斯曼-登贝莱会是下一个蒂埃里-亨利式的转型成功人物吗?彼时登贝莱在1月打进13球,但赛季还没有进入冲刺阶段。
![]()
8个月之后,奥斯曼-登贝莱捧起了前辈、阿森纳传奇从未获得过的金球奖项,他的转型之路可以说非常特别,取前辈之长。
回顾亨利的转型之路:枪手传奇
亨利身高188cm,是中锋的料子,在青年队期间,他其实也打过很长时间中锋,但是技巧上还是更像是一个边路球员——速度奇快,突破锐利,射手直觉略显不足。
在摩纳哥,亨利被温格提拔进入一线队,后期他在特雷泽盖身边担任僚机,而在尤文图斯,亨利则被用作逆足边翼卫/边前卫,无法施展出自己的水平。
1999年8月,亨利在航班上偶遇温格,两人构建了加盟阿森纳的蓝图,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一开始,亨利还是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左置攻击手,虽然名义上是博格坎普的搭档,但活动范围非常大,时常在左路完成突破和上球的任务。那套4-4-2,也被奉为经典。
![]()
皮雷的ACL(2002赛季)是一个转折点,亨利在那几个赛季的欧战关键战表现一般,承担了太多的回撤带球任务,但也因此消耗体能,最后一击质量欠缺——不过这也让Titi开始反思自己。
阿森纳的核心成员在2004-05赛季之后开始老化,亨利在2005-06赛季那套4-2-3-1中真正意义上作为箭头(单前锋),转型承担背身对抗,回撤拿球,带球进攻,实现了带队大哥的作用,而在法国国家队,他也学会了在齐达内身前踢中锋。
2005-06赛季对于亨利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赛季,距离金球差之毫厘(和2003年在阿森纳一样),欧冠和世界杯发挥惊艳,但都倒在了决赛。不过,他的转型已然是法国足球的一段佳话,也让很多后辈视他为偶像,纷纷效仿这样的转型。
登贝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没人能想到,边转中最厉害的人物是登贝莱——事实上,在雷恩时期登贝莱就是9号半的角色,而在巴萨期间,他也尝试过双前锋靠右(偶尔靠左)的角色,但都不够持久。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就引用过前雷恩主帅库尔比的言论,他认为登贝莱适合担任右侧的双前锋之一,在那里他过完人之后就可以直接面对球门了。
“我在边路要过掉边后卫,内切,然后面对中卫,但在中路,我只需要面对中卫,过掉他,然后攻击球门。”登贝莱这句话可能会成为流传很久的名言,而恩里克也认识到,要想在姆巴佩离队之后发挥球队最大的威力,登贝莱可能就是那个9号答案。
巴黎首个赛季,登贝莱还是右翼角色,恩里克喜欢使用姆巴佩担任箭头,巴尔科拉在左翼。当赛季,登贝莱只打进3粒联赛进球(有10次助攻,各项赛事6球),门前的笨拙让他受到了批评——当然他在联赛中过人如麻,整体表现还是不差。
得益于穆阿尼和拉莫斯两人都不符合恩里克的要求(前者接球技术偏粗糙,后者比较平庸),李刚仁在恩里克执教巴黎一度风雨飘摇的次赛季前期占据了伪9号的角色,然而韩国人在对阵阿森纳等强敌的比赛中甚至无法进入禁区,恩里克琢磨手牌之后,决定让登贝莱占据9号。
比起身高马大的亨利,登贝莱身高177cm,没有头球能力(虽然头球也是亨利的相对短板),一线支点能力有所逊色,但在双足、灵活性上更加出色,恩里克希望打造他版本的蒂埃里-亨利,让登贝莱取“Titi”之长,同时也让整体阵型更符合逻辑性。
在流动性上,恩里克的战术讲究传切,登贝莱虽然没有强力背身控球作用,但能接应之后如同圆规一样往两方向出球,同时熟悉队友的跑位,接球-持球摆脱(转身)-将球运输至更高位置的戏码在比赛中屡试不爽,更别说边路是兼具移动和技术的克瓦拉茨赫利亚/杜埃/巴尔科拉了。
在攻击球门上,登贝莱的名人名言还历历在目,他放弃了很多时候消耗体能的过人,把体能用在了刀刃上——专注最后一击,调整射门准心,完成攻城拔寨的重任,之前我们在登贝莱那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而在防守端,登贝莱的压迫让他成为了“第一名后卫”。
恩里克的足球胜利可以说是新颖的研究胜利,虽然当代足球关于中锋必要性的讨论仍在延续,但是靠着没有中锋,大量的跑动和流动性、移动中的动态对抗(而非静态肉搏战)赢得最大奖杯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举,这点上,登贝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和亨利的交流
致敬还是巧合?不管如何,登贝莱在阿森纳的主场酋长球场做出了亨利的标志庆祝动作,而他本赛季的蜕变之路也始于恩里克将他排除出酋长球场对阵阿森纳的小组赛。没想到,“Dembouz”抓住了来之不易的第二次机会。
在欧冠决赛赛后,我们于现场看到了亨利和登贝莱拥抱的温馨图片——可以说,亨利是登贝莱转型的灵感来源,尽管两人风格大相径庭,但登贝莱做到了(纵向来说)更高的高度。
![]()
9月20日,亨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登贝莱配得上金球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应该是登贝莱的。相信这位法国前辈,也会为自己的后辈感到由衷的自豪。
![]()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28岁的登贝莱早日回归赛场,继续续写自己和巴黎的故事。
重庆卡利亚里小董

2025-09-24 07:24:05
37
就个人观感补充一些细节,李刚仁打这个位置的时候非常缺乏纵向绝对提速能力以及变化能力以及包括直插禁区的致命感。更多的只有横向的传切,同时过于依赖左脚。而登贝莱打中锋或者说向中路移动的方案,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0:1输给拜仁那场他表现战犯的比赛。但在此之后,从3:1战胜里昂开始,出任9号位的登贝莱,在我看来发挥出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相比于李刚仁,登贝莱具备极其出色的纵向突破能力以及双脚的均衡性。他鬼魅般的盘带让对手极其难受。同时,他能在中场回撤后迅速送出直塞,随即又快速插入禁区,形成二次进攻威胁。
第二,相较于巴黎队内的两名中锋,登贝莱的技术比穆阿尼更细腻,上限也远高于贡萨洛·拉莫斯,至少他是有能力相当出色和致命的,而不会说像拉莫斯,尤其首发的时候,给人一种明显的平庸感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登贝莱通过位置改变,对自身力量的投入百分比和分配时机进行了非常合理的调整。具体而言,某些点类似于22年金球奖得主本泽马的踢法——回撤组织后迅速扑向禁区。不同于他在国家队踢右边锋时需要大量上下往返消耗体能,导致最后一脚射门动作容易变形。在中路,登贝莱能将更多体力分配到最后的关键处理球上。因此,他的射门环节也迎来了质变,变得致命多了。
关于体能分配问题,登贝莱的采访也能印证这一点。他曾表示过,自己更愿意全力以赴奔跑10米在高位就夺下球权,也不愿被对手调动多跑四五十米去围追堵截(这起事件可以间接说明整个体能的分配问题)
我的-后半生
2025-09-24 07:33:56
30
边锋转中锋最成功的不是C罗吗?